历史回顾
历史回顾
当前位置: 首页>>历史回顾>>正文
对当前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几点建议
来源: 日期:2014年12月16日 点击:13次

对当前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几点建议

——访潘季教授

我校研究生教育是办得比较早的,上世纪50年代就招研究生了。我记得bet365网站网投是1984年成立的,高校里的第一批。我校bet365网站网投一直很重视质量,清华大学的博士后里,我校毕业的研究生不少。我校的研究生毕业生到著名大学去当老师的也不少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重视质量的传统。

我是上世纪50年代到苏联去读副博士的,和导师见面后马上做课题,在实验室的时间多,有几门课,去听也行,不去听也行,只要通过考试。教育部下了一个文,苏联的副博士相当于美国的博士。俄国、德国和美洲大陆的研究生培养要求不大一样。美国,特别是硕士研究生等于一个太学生 大学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,读几门课,考试通过即可,做论文的时间好像不够多。英国又是另外一个样子,英国的硕士只要读一年,等于大学毕业以后读一年书就给硕士了。感觉俄国和德国要求比较严,对实践、实验有相当要求。我觉得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的研究生培养各有特点,可分析分析,吸取其长处。

对当前的研究生教育,谈几点看法:

第一个是研究生的数量。我校在校生现有三万余人,约一半是研究生。现在教育部拨经费是按照学生数量拨的。我认为对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等重点大学,应当有一个加权系数。这几个重点大学应当培养国家高层人才里的骨干力量,关键是质量,要求要高。数量少一点,质量高一点,反而贡献大!本科生主要是念念书,多一点可以,研究生不要太追求数量。

第二个是研究生招生。现在博士研究生招生施行申请-审核制,好像可以不要笔试。只要提交申请材料,在审核过程中是不是要笔试,由各基层单位按学科自身特点确定。在当前的情况下,我看笔试有好处,光是面试不行。现在报考博士的,二流学校来的好像还蛮多的。来面试的里面,质量差的可能会多。这一关把不住的话,录取的人素质就不一定高。一些质量高的,担心不公平,担心有人打招呼,反而不来报了。再者,要在30分钟以内看准一个人是很难的。特别是打分那么细,比如大学的分数占百分之几。要求参加面试的教授当场给他本科打几分,是很难打的。由于不同大学,相同的本科成绩含金量是不一样的。所以看起来很科学,实际上操作很为难,打分下来不一定科学。面试打分我建议还是打优、良、及格,这个比较科学。面试的时候一比较,一看他的成绩单,问一些这个领域里基础的问题,看看这个人的能力、基础知识,用5分制评价,容易打分,比较好区分,比较科学。在笔试的基础上比一比,哪一个基础、才华比较优秀,比较有数,招生质量比较有保证。

第三个是校级优秀学位论文评比。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誉很高,有鼓励作用,但数量少,很难评上,激励作用不会太大。开展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比,可以激励导师、博士生比质量。

我有一次到帝国理工大学去访问,看到他们对教授的考核很简单,一是看教授的科研情况,而是看他培养博士生的情况,都是硬指标,向全校公布。在英国牛津大学,研究生读了一年以后,要请两个外面的教授先预答辩一次,不合格的就刷掉了。所以牛津大学的英国本国的博士生水平很高。我建议,各学院要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评比。

第四个是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打好基础。培养创新人才,不能片面,要打好基础,基础没打好难以创新。一个外科学生,解剖学没学好,是无法创新的,工科也一样。所以,研究生里面,每个学科基础的几门课,一定要严格教学、严格考试。

还有刚留校的年轻教师,一下子就上讲堂,学生反映不好。现在讲课用PPT太多,也不好。现在有上课率的问题,还有抬头率问题,学生低着头看手机。本科是大学的基础,本科强,研究生生源好,生源好研究生教育就成功了一半。现在的本科第四年里,学生考研、找工作,已经“散”了。有的学生几个月不在学校了,离校去面试找工作。青春年华啊,这四年如果能认认真真打好基础,一辈子受用。希望国家有个严格规定,比如说今年不拿到毕业证书一律不能面试,这样才能让他在四年里面好好读书。当前,一个普遍现象是教师要升教授,拿到多少课题费,发表了多少论文,SCI有什么文章,这些占的比例大。课上得呱呱叫,但职称评审中所占比例却很少,教学、科研都要重视。当然我校科研有压力,须努力。我们要有几个在全国顶尖的项目才行。现在学校排名往后退,大家很着急。

第五个是研究生的思想教育要适应当前形势。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国家各个层次的骨干,所以在指导思想方面不光要重视业务,也要注重德育的培养。导师应根据我们当前的国情和研究生的特点,在指导研究生业务的时候,要考虑怎么样严格地要求,怎么样培养团队精神。光以名利驱动不行。真正出去干出点成就来,还要有团队精神。

李秀兵、楼晓、刘彦彦)

潘季:江苏常熟人。教授。1957年本科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,1963年于列宁格勒机电研究所获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。曾任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主任;超导电技术研究室主任;副校长;校党委书记(1985-1996年);校务委员会主任;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。

 

上一条:漫谈研究生教育

下一条:团结奋进 敢为人先

关闭


Copyright ?2008 - 2014 西安交通大学校bet365网站网投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:xygfb@mail.xjtu.edu.cn 服务热线:029-82665570